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Oma姐

新加坡全球消費頂尖,卻沒有房奴?


【Oma姐旅行中的房產思維】這個月Oma姐到新加坡放風辦事,順便體驗國外最新的商業空間發展趨勢。先聊聊住宅吧!在全球消費數一數二高的新加坡,地狹人稠,甚至「有土斯有財」觀念根深蒂固的華人佔近75%,但這裡的房價卻只有台灣的一半,是什麼樣原因在新加坡沒有炒房問題?他們的年輕人在出社會後,不用煩惱是否買得起房子,可以按部就班的安居樂業呢?


我跟新加坡朋友討論,大致分析出四個原因:

一、政府提供高比例的公共組屋

公共組屋相當於他們的社會住宅,在新加坡佔80%,每戶有99年的租賃權,由於土地是政府的,民眾只持有地上權,因此可以低於市價六成的價格取得,而且政府還有高額的補助款,讓買房變得非常輕鬆。而組屋其實是可以買賣的,而政府每年會釋出新的一批預售租屋,供首購族來買,但要申購組屋的限制非常多,以確保當地公民居住利益為優先。公共組屋社區中,交通、採購、餐飲、托兒所等生活機能,政府都已經規劃好,因此只要煩惱這家跟工作場所的距離,其他條件基本上都已完善。


二、政府策略性的多元融合配置

由於新加坡是多元族群的移民社會,因此政府為避免同一族群聚集在一起太久,造成種族之間的隔閡,在組屋的配置上會將不同族群打散,希望透過不同組合讓彼此更加融合。另外,像目前全球出生率低迷,新加坡政府為鼓勵生育,會優先提供申請機會給夫妻,單身的族群當然也可以申請,只是要排在比較後面。


三、政府幫你存買房頭期款

新加坡人買組屋的頭期款部分是由中央公積金(CPF)提供,CPF是全國性的強制存款機制,促使公民都將其20%的月薪(雇主須額外提供17%)存起來。等到要買房時即可將部分儲蓄取出,政府也會提供低廉的房貸,並將繳入CFP的錢用來支付房貸。

四、獨立開放有錢人私宅交易市場

剛提到在新加坡有80%是公共組屋,剩餘的20%即是私人住宅,價格為公共組屋的三到四倍,而且買賣過程中也要負擔高額的稅費,但對有錢人來說這點稅費根本不成問題,因此近幾年因地緣政治的關係,私人住宅價格尤其節節上升。


新加坡政府對於人民的居住權利相當堅持,雖然說公共組屋已經杜絕很高比例炒房的機會,但由於供不應求,有時若發現房價上升比例與薪水漲幅不符,政府就會祭出措施讓房市降溫,確保大多數房子「是真的拿來住的」。雖然台灣普遍是土地私有制,但政府手上透過市地重劃、區段徵收也有不少公有土地,除了拿來標售以外,如何藉由具政府主權基金色彩的影響力投資,來開發提供類似台灣版的「組屋」,也是值得借鏡與思考的。


 

關於作者

大學研究所念的是德文與外交,長期輔佐子房哥執行專案,擅長投資談判與決策分析。曾從一張白紙開始認真學習房地產並登上理財雜誌封面人物。喜歡幫人解決房產相關疑難雜症,研究有創意的不動產商業模式,也是年青朋友初買房投資、企業二代思考資產活化的好幫手。


46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